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电话联系

全国统一定制热线: 010-56125794
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全自动过滤器
首页 > 新闻

2014江西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发布时间: 2024-02-24 10:02:31 作者: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

  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推行的改革。公元前518年,为了适应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大流士一世实行改革:(1)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2)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各自治城市只许铸造铜币。(3)修筑道路,设置驿站。(4)改革军事。(5)整顿税收制度,对各省实行定额包税。(6)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大流士实行的这些改革,增强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力量,奠定了波斯帝国主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于公元前264-前1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共发生三次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通过布匿战争,罗马彻底击败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尖锐地批判了宗教神学,他认为现存社会的一切灾难都来源于 无知,而无知则是教会造成的。因此,他号召人们破除对上帝和神的崇拜,为科学、理性和进步而奋斗。伏 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在哲学方面,他 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做出重大贡献,主要 著作有《哲学通信》、《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以废除农奴制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从事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能够获得少数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华外交政策。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要内容:(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3)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次年7月又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一项。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此政策正式得到各国承认。

  20世纪20-30年代,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通过甘地制定的不合作运动纲领。主要内容: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英货;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同年12月,国大党做出开展不合作运动的决议。1922年2月,乔里乔拉村事件后,国大党做出《巴多利决议》,停止第一次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5甘地发动食盐长征,掀起了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中心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1931年3月《甘地-欧文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结束。

  根据华沙条约建立的军事集团。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在华沙缔结八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简称“华约”。有效期二十年。条约宣称,缔约国将致力于“国际和平和安全”,并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规定设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等组织。同年6月4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的总司令和参谋长一直由苏联人担任。苏联在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驻军几十万。 1968年8月苏联以华沙条约组织名义,出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同年9月阿尔巴尼亚退出该组织。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会议。由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五国发起,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的万隆召开。有阿富汗、缅甸、中国、印度、日本、埃及、印尼、伊朗、苏丹、巴基斯坦、黄金海岸、埃塞俄比亚、利比利亚、利比亚、约旦、柬埔寨、伊拉克、老挝、黎巴嫩、菲律宾、沙特阿拉伯、锡兰、也门、土耳其、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和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共同利害关系问题。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阐述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主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代表普遍接受,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会议最后发表公报,共有10项,被人们称为“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内容。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元前487年, 执政官不再经过选举,而是像五百人会议成员那样抽签产生。到公元前457年,公民大会便决定可让第三等级公民任执政官,后来又扩大到第四等级,并一律由抽签产生。到希波战争结束,雅典政治可说是已达到在古代奴隶制条件下最民主的程度。

  (1)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当然,抽签方法也依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少数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特别是公民大会,这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

  (3)在公民大会和公民群众获得国家主权的同时,原有的氏族贵族势力则被铲除殆尽。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4)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

  (二)积极意义与局限。民主政治为雅典公民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提供了 尽情发挥的可能,使雅典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成为全希腊的学校和样板,产生出大批彪炳史册的政治家、哲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作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它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是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被列为专政对象。其次,这个民主政治的范围即使在自由民中也是很有限的。女性皆不能参政,外邦人也无任何权利,这就使自由民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与它无缘。再次,雅典对内虽行民主,对外特别是提洛同盟的盟邦却是极端专横残暴的,毫无民主可言。最后,还要看到这一个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只是这些上层分子不再属反对平民的贵族而是支持平民利用民主的工商业奴隶主。

  (一)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进程。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1)对黄金的追求和原有商路不通是新航路开 辟的经济上的动因。15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得到了广泛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西欧的货币慢慢地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但欧洲的黄金产量较小,而《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东方。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2)传播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力。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的欧洲人已能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适宜远航的大船。古代希腊的地圆说理论在当时的西欧广泛流行,罗盘针和占星仪则被应用于测定船在海上的方位。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时期的西欧在海上占据优势。(3)专制政府的支持。统一政权的全力支持提供了远洋航行的财力和物力来源。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是因为:第一,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了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第三,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这是在与教的斗争中形成的。

  (1)早期殖民扩张。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就是典型的例证。

  (2)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美洲的特产逐渐传播到欧亚大陆。世界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衰落和大西洋沿岸新兴城市的崛起。

  (3)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还引起了“价格革命”,即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欧洲,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雇佣劳动者和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因此蒙受损失,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从中牟取了暴利。

  (4)世界联系的加强: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在商业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体系,在殖民扩张基础上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①政治背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并建立起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这不仅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国内环境,而且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经济背景:圈地运动造就了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粮食和原料,而且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③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和税收政策等,都增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条件。

  ④技术背景: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大机器工业培养了工人基干队伍和奠定了组织基础、劳动形式和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工业生产摆脱经验限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可能。

  ⑥英国国内市场形成发展较快,行会制度比较薄弱,很早就出现了地区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发展快,商品自由竞争顺利。

  (一)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苏联的解体没有通过武力或战争,而是和平地解体的。除西方长期“和平演变”的政策外,主要还是苏联自身、苏共领导集团、主要领导人推行一系列错误路线与政策所致。

  (二)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传统体制 后来越来越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 人民生活提高缓慢,甚至倒退。这严重挫伤了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传统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苏联过去的改革屡屡失败,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停滞走向危机,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复杂的民族矛盾和冲突以及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使苏联日益严重地与群众脱离,招致群众的不满等等,也是促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三)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大大地加重了苏联的沉重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援外开支使国家的经济不堪重负。

  16.彼得拉克等人文主义者和伏尔泰等理性主义者曾斥责西欧中世纪是“黑暗时代”或“千年空白”,而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者则把中世纪看作是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请结合史实,评析西欧中世纪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略)

  19世纪晚期,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走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在政治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政治特点:第一,国家机器逐步加强。欧美各国均加强了官僚军事和警察机构,强化国家机器的职能,并加强国家的干预职能。第二,行政权力的膨胀和加强。19世纪70年代以前,各国议会都享有很大的权力,然而到19世纪晚期,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断膨胀。第三,政府结构日趋完善。为了适应大工业化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的实现,清除腐败,提升工作效率,欧美国家都对政府结构可以进行了改革,特别是文官制度改革。第四,政治民主逐步扩大。欧美各国在加强国家机器、稳固自己统治的同吋,也逐步放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第五,两党制与政党政治的正式形成。在此期间,欧美主要国家形成了两党制、多党制及别的形式的政党政治,它与议会制度共同协调,保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局。

  (二)成因:第一,在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阴暗面更突出,社会不公正现象更趋严重,国民财富的剧增使两极分化更加悬殊,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劳动人民觉悟空前提高,伴随工人阶级政党和工会组织的建立,工人阶级慢慢的变成了有组织的、强大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第二,列强加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使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国家承担的军事事务和职能日益加强。第三,19世纪后期是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样一些问题单靠社团或私人力量没有办法解决。第四,在工业化时代,政府工作的专业性更强了,但旧的政治体制弊病很多,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丛生。第五,由于资产阶级已牢牢掌握政权,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稳定,在政治上必须要更加宽容。第六,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家用他们的知识为政府出谋划策,推动政府在社会每个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工业化的要求。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资产阶级进行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2)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促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3)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5)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推行的改革。公元前518年,为了适应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大流士一世实行改革:(1)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2)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各自治城市只许铸造铜币。(3)修筑道路,设置驿站。(4)改革军事。(5)整顿税收制度,对各省实行定额包税。(6)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大流士实行的这些改革,增强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力量,奠定了波斯帝国主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于公元前264-前1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共发生三次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通过布匿战争,罗马彻底击败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尖锐地批判了宗教神学,他认为现存社会的一切灾难都来源于 无知,而无知则是教会造成的。因此,他号召人们破除对上帝和神的崇拜,为科学、理性和进步而奋斗。伏 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在哲学方面,他 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做出重大贡献,主要 著作有《哲学通信》、《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以废除农奴制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从事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华外交政策。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要内容:(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3)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次年7月又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一项。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此政策正式得到各国承认。

  20世纪20-30年代,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通过甘地制定的不合作运动纲领。主要内容: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英货;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同年12月,国大党做出开展不合作运动的决议。1922年2月,乔里乔拉村事件后,国大党做出《巴多利决议》,停止第一次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5甘地发动食盐长征,掀起了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中心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1931年3月《甘地-欧文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结束。

  根据华沙条约建立的军事集团。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在华沙缔结八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简称“华约”。有效期二十年。条约宣称,缔约国将致力于“国际和平和安全”,并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规定设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等组织。同年6月4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的总司令和参谋长一直由苏联人担任。苏联在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驻军几十万。 1968年8月苏联以华沙条约组织名义,出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同年9月阿尔巴尼亚退出该组织。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会议。由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五国发起,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的万隆召开。有阿富汗、缅甸、中国、印度、日本、埃及、印尼、伊朗、苏丹、巴基斯坦、黄金海岸、埃塞俄比亚、利比利亚、利比亚、约旦、柬埔寨、伊拉克、老挝、黎巴嫩、菲律宾、沙特阿拉伯、锡兰、也门、土耳其、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和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共同利害关系问题。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阐述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主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代表普遍接受,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会议最后发表公报,共有10项,被人们称为“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内容。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元前487年, 执政官不再经过选举,而是像五百人会议成员那样抽签产生。到公元前457年,公民大会便决定可让第三等级公民任执政官,后来又扩大到第四等级,并一律由抽签产生。到希波战争结束,雅典政治可说是已达到在古代奴隶制条件下最民主的程度。

  (1)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当然,抽签方法也依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特别是公民大会,这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

  (3)在公民大会和公民群众获得国家主权的同时,原有的氏族贵族势力则被铲除殆尽。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4)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

  (二)积极意义与局限。民主政治为雅典公民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提供了 尽情发挥的可能,使雅典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成为全希腊的学校和样板,产生出大批彪炳史册的政治家、哲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作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它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是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被列为专政对象。其次,这个民主政治的范围即使在自由民中也是很有限的。女性皆不能参政,外邦人也无任何权利,这就使自由民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与它无缘。再次,雅典对内虽行民主,对外特别是提洛同盟的盟邦却是极端专横残暴的,毫无民主可言。最后,还要看到这个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只是这些上层分子不再属反对平民的贵族而是支持平民利用民主的工商业奴隶主。

  (一)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1)对黄金的追求和原有商路不通是新航路开 辟的经济上的动因。15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得到了广泛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西欧的货币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但欧洲的黄金产量较小,而《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东方。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2)传播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力。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的欧洲人已能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适宜远航的大船。古代希腊的地圆说理论在当时的西欧广泛流行,罗盘针和占星仪则被应用于测定船在海上的方位。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时期的西欧在海上占据优势。(3)专制政府的支持。统一政权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远洋航行的财力和物力来源。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是因为:第一,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了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第三,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这是在与教的斗争中形成的。

  (1)早期殖民扩张。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就是典型的例证。

  (2)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美洲的特产逐渐传播到欧亚大陆。世界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衰落和大西洋沿岸新兴城市的崛起。

  (3)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还引起了“价格革命”,即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欧洲,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雇佣劳动者和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因此蒙受损失,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从中牟取了暴利。

  (4)世界联系的加强: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在商业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体系,在殖民扩张基础上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①政治背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并建立起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这不仅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国内环境,而且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经济背景:圈地运动造就了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粮食和原料,而且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③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和税收政策等,都增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条件。

  ④技术背景: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大机器工业培养了工人基干队伍和奠定了组织基础、劳动形式和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工业生产摆脱经验限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可能。

  ⑥英国国内市场形成发展较快,行会制度比较薄弱,很早就出现了地区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发展快,商品自由竞争顺利。

  (一)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苏联的解体没有通过武力或战争,而是和平地解体的。除西方长期“和平演变”的政策外,主要还是苏联自身、苏共领导集团、主要领导人推行一系列错误路线与政策所致。

  (二)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传统体制 后来越来越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 人民生活提高缓慢,甚至倒退。这严重挫伤了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传统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苏联过去的改革屡屡失败,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停滞走向危机,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复杂的民族矛盾和冲突以及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使苏联日益严重地与群众脱离,招致群众的不满等等,也是促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三)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大大地加重了苏联的沉重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援外开支使国家的经济不堪重负。

  16.彼得拉克等人文主义者和伏尔泰等理性主义者曾斥责西欧中世纪是“黑暗时代”或“千年空白”,而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者则把中世纪看作是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请结合史实,评析西欧中世纪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略)

  19世纪晚期,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走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在政治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政治特点:第一,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欧美各国均加强了官僚军事和警察机构,强化国家机器的职能,并加强国家的干预职能。第二,行政权力的膨胀和加强。19世纪70年代以前,各国议会都享有很大的权力,然而到19世纪晚期,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断膨胀。第三,政府结构日趋完善。为了适应大工业化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的实现,清除腐败,提高工作效率,欧美国家都对政府结构进行了改革,特别是文官制度改革。第四,政治民主进一步扩大。欧美各国在加强国家机器、稳固自己统治的同吋,也逐步放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第五,两党制与政党政治的正式形成。在此期间,欧美主要国家形成了两党制、多党制及其他形式的政党政治,它与议会制度共同协调,保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局。

  (二)成因:第一,在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阴暗面更加突出,社会不公正现象更趋严重,国民财富的剧增使两极分化更加悬殊,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劳动人民觉悟空前提高,伴随工人阶级政党和工会组织的建立,工人阶级已经成为有组织的、强大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第二,列强加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使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国家承担的军事事务和职能日益加强。第三,19世纪后期是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单靠社团或私人力量无法解决。第四,在工业化时代,政府工作的专业性更强了,但旧的政治体制弊病很多,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丛生。第五,由于资产阶级已牢牢掌握政权,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稳定,在政治上必须要更加宽容。第六,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家用他们的知识为政府出谋划策,推动政府在社会各个方面做调整以适应社会工业化的要求。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资产阶级做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2)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遍的使用,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促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3)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的提升,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快速地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5)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10-56125794

联系人:左经理

手机:13391904938

邮箱:13391904938@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侯家庵胡同2号

扫码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全国服务热线

010-56125794
爱游戏app最新_官网登录入口版权所有